|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腹膜,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及其他脏腹膜、直肠阴道隔等部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疾病不孕,治疗周期也是长期持续性治疗,分为很多种分类,导致病因至今尚未阐明,也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炎症因素有关。 典型症状有:下腹痛和痛经,疼痛是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70%~80%的内异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包括痛经、非经期腹痛、性交痛及排便痛等,卵巢内膜异位症囊肿破裂可引起急性腹痛。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及大腿,常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疼痛程度随着月经的次数逐渐增加。 月经异常15%~30%的患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尽或经前期点滴出血,可能与卵巢实质病变、无排卵,黄体功能不足或合并有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有关。 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不孕率高达40%~50%,引起不孕的原因复杂,如盆腔微环境改变,影响精卵结合及运送.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抗子宫内膜抗体增加,而破坏子宫内膜正常代谢及生理功能.卵巢功能异常,导致排卵障碍和黄体功能不良等。此外,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在内异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中、重度患者因卵巢输卵管周围粘连而影响受精卵运输。 检查诊断方式有妇科查体、腹腔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目的是"缩减和消除病灶、缓解并解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避免复发",治疗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为年龄、生育要求、症状的严重性、病变范围、既往治疗及患者的意愿。治疗措施要规范化与个体化,对盆腔疼痛、不孕期盆腔包块的治疗,要分别对待,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辅助生育治疗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是可通过试管技术来达到孕育下一代的目的的。 |